终于有空更新下文章,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,一直想找机会说说自己的观点。
这是今年广东的高考作文题目,我觉得挺有意思的:
“本手、妙手、俗手”是围棋的三个术语。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;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;俗手是指貌似合理,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。对于初学者而言,应该从本手开始,本手的功夫扎实了,棋力才会提高。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,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。本手是基础,妙手是创造。一般来说,对本手理解深刻,才可能出现妙手;否则,难免下出俗手,水平也不易提升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 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我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就是,疫情已经第三年了,随着大经济的不景气,惨不忍睹的失业大潮,出这样一个题目,就是想让祖国未来的花朵们安分守己的下“本手”。踏踏实实的做人,安安分分的做社畜。
但作为出来工作超过十年的前浪,认真思索后,更觉得这就是一个“选择”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我觉得绝对的“本手”并不存在,一切都是过来人的幸存者偏差。
就如同金庸小说里的门派,大家学习的都是门派剑谱的发招应对与拆解。这难免不了会出现黑天鹅事件,存在且执行的认知并不代表就是通俗的“对”的,也就是题目中的“本手”,有时候本手可能是“俗手”,也有可能是“妙手”。
就像华山派,有“气宗”和“剑宗”,先不论是不是因为令狐冲聪慧过人,懂得灵活利用与变通,学会了“剑宗”的独孤九剑后各种碾压武林高手。所以,大家是华山派,大家的“本手”都是同一个本手吗?那如果不是,那“本手”意味着什么?
如果把“本手”的内容看成武林文学中的剑谱,教科书之类的东西,那每个人的“本手”,就代表着TA的背景实力。一个门派不可能无限量的开班授课,门派与门派之间也存在着六边形属性的差异,当然,也有相对的高低之分。哪怕是九年义务教育,两个六边形一模一样的学生,若其中一人让厉害的师父授课教育,结果可能都天差地别。
所以大家的“本手”本不公平,根本无需拘泥于“本手”。因为“妙手”和“俗手”基于的是结果,并不是过程。身陷局中,只要还未盖棺定论,大家眼中的“俗手”随时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。媒体专家天天倡导的“妙手”,若依葫芦画瓢,分分钟万丈深渊尸骨无存。试想真有妙手回春之力,也不用承接媒体专家之活。
世界本不公平,若墨守成规事事本手,那和没有梦想的咸鱼又有何区别。既然大家的“本手”天差地别,“妙手”与“俗手”又是结果论英雄。那又何必拘泥于“本手”,这时候是要通过思考自信的做出选择。秉承着自己选的路再苦,哭也要无悔的走完为原则。
若老师对你说,初学者要扎实,因为“本手”是基础。那么什么是初学者?只有产生了等级差,有大师,有专家,才有初学者。如果只有初学者,那么初学者也可以是大师,因为这是大家唯一的水平。
当一个大师不思进取,故步自封,当年的“妙手”都被初学者们学透,所有初学者都在用,这时的“妙手”也沦为了“本手”。当初学者过多,师出同门(九年义务教育),大家都用“本手”对弈,就如广州的地铁三号线,想去趟体育西而已,为何哪里都是春运,地面打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但同时必须承担其他风险,打车也多人,打不到车,最终到达比地铁还慢;为了快速打到车,用了滴滴打赏功能,导致到达终点超出了预算等等。“妙手”和“俗手”可能只是一线之差。
记得金庸里面还有另一个故事,张无忌带着九阳神功给张三丰翻阅,张三丰只是轻描淡写的翻了几下,没多大兴趣,还是继续默默的继续专研自己的太极拳法。天下武功,万变不离其宗,可能都是出自少林。在学的过程,必须要懂得思考,看看国家还没搞K12前,学而思有多赚钱,就知道了。
只有善于思考,才能更好的做出选择。李小龙曾经说过,不怕对手使用千万种招式,只怕对手一个招式练过千万遍。就如同水,水可以有任何的型态,就看你用什么器皿怎么装载。